在国家网信办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两周后,特斯拉宣布,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
“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陆续增加更多本地数据中心。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汽车数据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坚信,统一规范管理,将更有利于智能汽车的有序长远发展。”5月25日,特斯拉官方微博显示以上信息。
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4月接受出行一客专访时表示,从开始建中国工厂的时候,特斯拉就在建数据中心,这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今年二季度就能建成。
此外,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已经暂停置地扩建上海工厂的计划。“关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规划、工厂产能安排等,我们仍在按照原计划推进当中,目前并没有制定大幅调整计划。我们始终坚信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也会继续践行能源使命,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特斯拉方面回复出行一客称。
而对于已建成的数据中心选址在何处、数据存储能力如何,出行一客针对细节问题寻求回应,特斯拉方面表示暂没有更多信息可供分享。
该管,但怎么管?
显然,特斯拉数据中心快速落地,既是要满足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也是对特斯拉近期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回应。
智能汽车尤其是跨国车企,对涉及国家秘密单位的地理信息、环境信息的收集,已经引发政府部门的注意。
部委正在频繁找各大主流车企征求意见。一位上周到工信部汇报过的某头部车企高层告诉出行一客,对特斯拉这家公司,部委的想法非常矛盾,既想管,又不知道怎么管,既不能扼杀创新,又不能对涉及人身安全和国家数据信息的新现象放任不管,这个松紧度平衡到什么程度非常考验智慧。
3月,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称,因为担心摄像头收集敏感数据,中国政府已开始限制军方人员和重点国企员工使用特斯拉,部分机构要求员工不得驾驶特斯拉上班、且禁止驶入敏感企业的住宅小区。
对此,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特斯拉绝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其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收集的任何车辆和用户数据。
“在技术手段不完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跨境传输应该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方式,尽快将数据先‘堵住’,待研究清楚之后,这些确实需要传出去且不涉密的脱敏数据才能在全球范围联合研发。”出行一客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创院院长杨殿阁处了解到。
特斯拉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是智能汽车会出现的问题,相较于传统车时代,智能汽车的软件技术发展太快了,很多安全检测和监管跟不上了。
随着车联网应用快速上车,汽车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各类传感器更多,采集到的信息很有可能涉及到敏感地点,即内容非法;一些激光雷达精度很高,也可能造成精度非法。业内人士指出,数据跨境传输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但涉密数据跨境传输对国家安全影响极大,且一旦数据传出去了,后期要再整治、修补的难度更大。
目前来看,虽已出台一系列征求意见稿,但在数据安全监管的尺度上,政府仍然难以把握。此外,特斯拉上海工厂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中美博弈的一个抓手,比较敏感。
因特斯拉而起
但并非针对特斯拉
涉及地理信息、国家机密的数据存储、传输需要合规,消费者方面,车主的隐私数据也面临泄漏风险。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鹏鹏告诉出行一客,汽车使用中产生的数据都要经过“脱敏”后才能被传输、保存并应用在车企的智能化研发中,车主的隐私敏感隐私数据也得以被筛除掉。“但汽车收集的一些数据如行动轨迹,必然是带着人的属性,属于法律上需要‘脱敏’的信息,这对于无人驾驶深度学习的技术贡献可能大打折扣。”
王鹏鹏认为,要平衡数据安全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平台处理中心,但必须让政府参与进来进行监督,尤其是特斯拉这样的涉外企业。近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也尤其对数据存储和跨境传输做出规定: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因特斯拉而起,但并非针对特斯拉——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所有跨国车企都需要像苹果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一样,在国内设立专门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存储。
国家安全和车主隐私之外,建设数据中心、将车辆产生的数据存储在境内,也能帮助车企在事故后提供数据验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告诉出行一客,特斯拉近期的车展维权事件后,业内一大讨论热点是特斯拉提供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为了支撑政府部门完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监管体系,在事故调查阶段能够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4月28日,中汽协发布了“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平台”。
“这是汽车产业首个数据可信存证平台,利用‘数据指纹’等技术特性可实现全量数据的存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可信验证,在纠纷发生后助力企业自证清白。”王耀表示。